什么是通货膨胀?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?
简单来说,通货膨胀就是求大于供而导致的物价上涨现象。也就是说社会的购买力已经超过了社会的供给力,我们大家都知道,当供大于求的时候,商品会不好卖,因为供给多而需求少,所以这个时候商品就会通过降价等措施来刺激需求。而求大于供的时候,商品就会抢手,大家都争抢着想要买,因为不愁卖不出去,这样就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,这种现象,就是通货膨胀。
只不过我们通常说的通货膨胀里面的通货,指的是国家的流通货币,在中国,也就是人民币。通货膨胀说明人民币的供给超过了人民币的实际需求,从而导致货币贬值。
通货膨胀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,一般来说,通货膨胀有以下四种类型:
一、由于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的通货膨胀
比如我们的工资每年都会上涨,由于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,从而也会导致企业成本的上涨,这样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价格自然也就会上涨,从而导致通货膨胀。还有就是一些垄断性的行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,故意把物价太高,这样也会导致通货膨胀。
二、市场需求所导致的通货膨胀
比如企业投资规模扩大,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增长等等原因,都会导致通货膨胀。
三、混合型通货膨胀
由于市场需求过度、企业成本上升等等情况综合在一起所引起的通货膨胀。
四、结构型通货膨胀
这种情况下,市场总的来说供求关系基本上是平衡的,但是这个时候由于某个刚性需求的商品价格上涨,比如房产,前几年全国的房产市场上涨的异常猛烈,有的时候甚至一天一个价格,天天都在涨,很多一线和二线城市一房难求,甚至新闻上整天爆出某个楼盘买房者连夜排队购房,某个楼盘通过摇号购房等等,一时间房子供不应求,从而导致房价飞升,这样也间接的导致了物价的全面上涨。
通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恐怕每个人都不会陌生,几年前5块钱可以买一碗面,现在可能要10块钱。对于通胀的直观感受,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,但你对通胀经济理论了解吗?
直观上看,通货膨胀是价格的上涨,但真实的通货膨胀不是物品价值的上升,而是货币价值的下降。一个5元钱的碗面,10年后还是一碗面,它不会变成两碗面,面的价值没有变,变的只是它所用货币的价值。因此,我们感觉到东西越来越贵,并非物品的价格上涨,而是我们口袋里没有钱。
由于什么原因,货币价值发生了变化?在货币市场中,货币也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商品,因此货币的价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。银行系统决定了货币的供应,央行决定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,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确定了存款准备金率,从而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货币供应量。货币需求主要是由于价格水平的提高引起的,如果现在一碗面不卖10元钱,而是卖100元钱,货币需求就会增加10倍。长远来看,由于市场最终达到了均衡,供求关系达到了平衡,价格总水平将被调整到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。
运兴ETF-上证50ETF期权_沪深300etf期权_开户无条件_交易低手续费www.50etf520.com
就货币而言,当货币的供应量增加时,价格水平上升,单位通货价值降低。这种经典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,货币供给决定价格水平,货币供给的多少决定通货膨胀。这就是所谓的“货币数量论”。
就商品而言,商品的真实价值并未改变,而商品的名义价值却发生了变化。真正的变量是用实物单位来衡量的,而名义变量则是用货币单位来衡量的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长期变量没有影响,但在短期内,增加货币供应量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混乱。尤其要注意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之间的差异,例如,3年期固定存款利率约为3%,即名义利率,扣除每年的通胀因素,银行固定存款的实际价值几乎没有增加。在通货膨胀方面,名义利率将进行一对一的调整,这种效果被称为费雪效应。
通货膨胀率也与一个概念有关,即流通速度,即货币换手的速度。假定一个市场上有20碗面条,每碗面条10元,银行向市场上投放50元,当这10碗面条全部卖完时,货币换手速度为(20*10)/50=4。导出的公式为:货币量*货币流通速度=产品价格*产量
通常情况下,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相对稳定的,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时,它会导致名义产出价值(产品价格*产量)相应的变化。一经济体的产品和服务产量主要取决于要素供应(劳动、物质资本、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)和可获得的生产技术,因此,短期内产量变化不大。这些变化反映在价格水平上,因为生产是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,而中央银行改变了货币供给,导致名义产出价值出现了相同比例的变化。所以当央行迅速增加货币供应的时候,结果就是高通胀。
政府通过发行货币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税收,只不过这种税收比较隐蔽,是对所有持有货币者征收的。当政府面对巨额开支、税收不足和借贷能力有限时,几乎所有的过度通胀都会发生,而此时只有通过发行纸币才能支付开支。
推荐阅读